天津北方网讯:一个人被身边人的帮助感动一次并不难,难的是来津18年,一直都生活在感动之中。因常被感动,所以内心充满温暖,又与母亲一起,开始帮助身边人,从不计较得失。这就是贾苗和她的母亲刘兴梅。如今她们已是西青区张家窝镇“二石化”家属院天华里小区街坊邻里心中的热心人,成为邻居们关键时刻可以依靠的“主心骨”。“我们有啥事,都找苗苗,有她在,心里就踏实。”邻居的话是对贾苗一家人的依赖和肯定。
困难无助时 获邻里相助
2005年,20岁的贾苗跟着丈夫,从老家河南南阳来到天津打工生活,租住在张家窝镇周李庄村的一间民房里。贾苗说,最初的感动是她在怀孕后,村里一位大姨,看到她一个人溜达,把自己的外套垫在椅子上,让她坐下。“来,闺女你坐这,可得小心,注意脚下,别摔了碰了。”
2010年,怀上二胎的贾苗在怀孕八个月的时候早产了。当天凌晨3点,羊水已破的贾苗和丈夫站在村口的路边拦车。这时,村里一位刚下夜班回家的村民经过,看到贾苗的情况,开着自己的夏利车,拉着贾苗两口子就往医院赶。到了医院,贾苗顺利生产,但因为早产,孩子羊水呛肺、呼吸微弱,又被送到儿童医院救治。
为了救孩子,两口子很快花光了本就不多的积蓄。贾苗的丈夫向单位请假后,得知情况的同事们凑了3000多元送到医院。“这是我们的心意,不用还,你们先用,不够再说。”后来,贾苗和孩子平安出院回家,同事们又来随礼。住院时,同病房患者家属心疼贾苗,每天回家熬好排骨汤拿来给她补身体。
不久后,贾苗和丈夫搬到“二石化”家属院天华里。看到贾苗自己带着两个孩子,邻居们又开始帮她带孩子、帮她买菜。“我来天津后,遇到的都是好人。”贾苗回忆起往事,感动地说。
母亲热心肠 娘俩齐助人
不久之后,贾苗的母亲刘兴梅和其父亲来天津帮她带孩子。贾苗说,刘兴梅在老家就一直帮别人,特别是村里的残疾人和老人。结果,她家盖新房时,曾经得到刘兴梅帮助的人,都自愿来帮忙。
来到天津,刘兴梅帮贾苗带孩子之余,也在小区里忙里忙外。每天一早,刘兴梅就拿着墩布将一楼到四楼的楼道擦一遍。十几年来,她在附近捡了几千块碎砖头,将小区不少杂草地都垫平了,不仅方便了居民停车,还让居民们有了休息聊天的地方。
一年入冬,贾苗开车带着刘兴梅去批发市场买菜,白菜、萝卜、西红柿等各种蔬菜,一买就是一大车。“咱拉回去,分给大伙,老人出来买菜不容易。”刘兴梅说。由于天华里小区周围大多都是工厂和工业园,距离最近的菜市场,骑车也要20分钟,老人们平时买个菜挺难,所以刘兴梅总让贾苗开车带她去买菜,多买一些菜回来分给街坊邻居,从不要钱。
对于钱,刘兴梅和贾苗,从不看重。有一年,楼上独居老人突发心梗需要急救,但家里现金不够。刘兴梅回家就拿出5000元现金,塞到老人的裤兜里。“你就不怕人没救过来,家属没人承认,这钱就要不回来了?”邻居问。“和人命比,钱算个啥!”刘兴梅直爽地说道。
传承好家风 “苗苗”胜亲人
从小的耳濡目染、来津后又一直得到身边人帮助,贾苗也尽自己的能力,帮助着身边有需要的人。
“苗苗,我银行卡密码忘了,你帮我重置一下。”“苗苗,我身份证没在身边,你帮我查查我的身份证号。”“苗苗,我家暖气不热,我找谁啊?”记者看到,在贾苗的手机相册里,有很多老人的身份证照片,还存着燃气、水电、暖气等各个部门的维修联系电话。“居民都信任苗苗,把她当作了亲人,有啥事儿都找她。”一位居民说。
小区里有一位患有肌无力的宋大哥,他没有儿女,和老伴儿相依为伴。贾苗和母亲经常帮助老两口儿买菜买饭,家里做了好吃的就送去。一年春天,天气刚刚回暖,贾苗刚走出家门口,就看到宋大哥摔倒,趴在土路上,脸埋在水洼里。贾苗和一名路过的外卖小哥,一起将宋大哥拉了起来。“他有肌无力,自己撑不起来,脸在水里已经窒息了。拉起来时嘴已经发紫了,再晚点儿,人可能就没了。”贾苗说。贾苗帮宋大哥擦干脸上的泥水,叫来母亲和弟媳妇,一起把宋大哥抬回了家,救了宋大哥一命。“这你也敢扶!不怕讹上你么?”事后,有人劝贾苗以后少管这种事。“人命关天,得扶一把啊。”贾苗回答得很温柔,但也很坚决。
“二石化”家属院位置偏僻,贾苗就经常在门口的小传达室里,教老人用手机网购、网上交水电费,方便老人生活。邻居田大娘学会网购后,在网上买了一双鞋,但因为误操作,下单时买成了4双。“苗苗,这可怎么办啊!自动扣款了,我也没输入密码啊!”田大娘特别着急。“您别急。”贾苗很快帮老人退掉三双鞋,关闭了免密付款。
不久之前,贾苗接到一名陌生人的电话。“我捡到一个包,您是在杨柳青广场丢了个包吗?”电话另一端说。“我没去杨柳青啊!”贾苗疑惑地问。最终,贾苗发现,原来是邻居一位阿姨去杨柳青广场玩时把包丢了,而包里有一张纸条,纸条上是贾苗的电话号码,还特别写着四个字“重要电话”。
两年前,贾苗和丈夫终于在天津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搬到不远处的家贤里小区。但她每天白天还会来“二石化”家属院门口的小传达室里,帮居民解决一个个难题。记者看到,在传达室墙上,贴着一个大大的电话号码,隔着玻璃,就能看见,那就是贾苗的电话号码。
“相比我来天津后得到过的帮助,我觉得我做的都是些小事,不值一提。”在小传达室里,午后阳光洒在贾苗和刘兴梅的脸上,娘儿俩笑着说。“我就记得一句话,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我就想一直帮别人,那样最高兴。”(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