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蓝冠注册 >

树立职业理想 奔赴理想职业 <span> <p>扫码阅读

内容提要:今年以来,人们关于职业选择的讨论变多了,也变复杂了。

图为天津医科大学在秋季专场招聘会现场同步进行直播带岗活动,全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摄影 本报记者 张立

天津北方网讯:今年以来,人们关于职业选择的讨论变多了,也变复杂了。

过去几年曾经令年轻人津津乐道的“间隔年”现在渐渐无人提及了;整个暑期,“闭眼摸一个专业都比新闻专业好”引发的全网热议始终无法平息,几乎所有家长都忧心忡忡,想要知道什么专业才能面向未来;到了秋招,“三千块能招一个大学生,却招不到一个农民工”的调侃又一次卷土重来,人们开始讨论:到底是赚钱重要、还是发展前景更重要……

本期“今晚调查”通过掌上天津App、腾讯问卷等多种渠道发起关于职业选择的主题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332份,其中316份问卷来自有工作经验的成年人,本文也将从316位本市职场人的职业选择出发,讨论职业与理想之间的关系。

职场人现状:

近半数人拥有副业

孙女士辞职后赋闲了一段时间,今年又重新“杀回”职场。年初,孙女士陆续参加了十余家公司的面试,最终选择入职一家收入不高、但工作时间和地点都灵活自由的企业。

孩子放暑假期间,孙女士的负担相对轻一些,于是她又作为外聘老师,接下了每周10节左右的社区活动中心的授课任务。因为多打了这份零工,她被拉入一个零工微信群,群内不断发布各种各样的零工招募信息。“我以前从来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工作都在招人。虽然大多数都是日结或者周末两三天结算的短期工,可要真的有人天天都能接到一两个活儿的话,一个月下来收入还真是不少!”现在,孙女士已经能够同时开展两三项副业了,不过她担心自己干劲十足的状态不能持续很久,因为“脑子里永远在想我今天、明天要做什么,时间怎么安排,工作怎么做,真挺累的”。

七成人择业较慎重

全部受访者中,19岁至35岁的占31.02%,36岁至50岁的占41.27%,51岁至65岁的占14.76%,其他年龄段占比偏低;在职业类型中,医务工作者占14.76%,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占15.65%,国有企业人员占24.10%,其他类型企业人员占25.30%,其他职业类型占比偏低,另有约一成受访者目前处于无业或退休状态。大部分受访者既是家庭也是单位的中流砥柱,他们所作出的职业选择和所经历的职业体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显示,七成多受访者当前职业是经过认真考虑、慎重选择的,其中30.38%的受访者非常慎重地选择了现在的职业,42.09%的受访者比较认真地对比了部分职业后才做出决定,10.76%的受访者觉得自己对职业选择的认真程度一般,16.77%的受访者不太用心、顺其自然地选定了职业。

身兼数职难获轻松

近半数受访者目前同时在做多份工作,在主业之外还从事副业,如兼职、零工等多种形式的有偿劳动。33.54%的受访者可以同时做2至3份工作,11.39%的受访者同时承接了4至6份工作,极少数受访者近期承揽了更多的工作。调查显示,不仅拥有副业的现象极为常见且普遍,而且在开展副业的人群中,也呈现一种“多多益善”“全面开花”的趋势。一个人同时打7份工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互联网技术和新经济形式的加持下,人们可以在多方兼顾的同时进行多元化工作任务“接单”,以实现劳动收益的最大化。

在从事副业的受访者中,同时做多份工作还能从容应对、游刃有余的受访者仅占24.67%;两成(19.99%)受访者感觉很累但干劲十足;44.67%的受访者表示可以承受这种劳动强度,但正在考虑换种轻松的活法;10.67%的受访者因为工作繁重而感到疲于奔命。

不满意待遇和发展

在设定满意度分值满分为5分的情况下,受访者对主业的满意度均值为3.23,对副业的满意度均值为3.56。当人们在主业之外谋求副业时,一般是为了增加收入或者发展兴趣,抑或两者兼而有之。因此,往往倾向于对主业有所挑剔,但更容易包容副业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针对主业,受访者比较满意的方面有环境(42.72%)、工作时长(37.03%)、同事关系(31.65%)、成就感(29.11%)、工作氛围(27.85%)、通勤体验(27.85%)等。在主业令自己感到不满的方面,福利(49.37%)、上升空间(48.73%)、绩效激励(46.84%)和收入(44.94%)问题都极为突出,也有超三成受访者对工作未带来成就感感到不满。

理想的变迁:

与时俱进坚定求索

网约车司机曹师傅是本市津南区人,他先后在两家外资企业工作过;后来又进了一家外贸公司,因为工作清闲就在业余时间开网约车;再后来,网约车成了他的主业,他不光自己当司机,还投资买了几部便宜的电动汽车,租给外地司机开,俨然已经是自家车队的“队长”了。

曹师傅和他的一些同龄朋友既赶上了毕业分配,也赶上了改革下海、外资涌入的浪潮。说起过去,他显得十分骄傲:“咱们家就在这儿,工作就在家门口,基本不用去外头找!我们这一代人,有点儿工作经验、有点儿社会阅历的,太抢手了!”

曹师傅表示,企业效益本来就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充满难以预料的变数。因此,他对于互联网时代的新工作机会也能快速接纳:“错过了网约车补贴大战的那次机会,还有电动车普及、价格下降这波机会。就算都错过了,未来肯定还有新机会!”

长大后理想变了样

大多数人在小学阶段都写过一篇同名作文《我的理想》。如今,成年人还能记起自己当时写下的理想职业吗?不记得也没关系。不久前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3)》显示,教师是当前未成年人最为偏好的职业,有31%的未成年人选择其为理想职业,其次为医生(19.8%)、企业家(19.5%)和艺术家(19.3%)。

在本次调查中,成年人同样选择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职业。36.39%的成年人最为向往的职业是公务员,其次则为医生(31.65%)、艺术家(29.75%)、科学家(22.15%)。两者对比可以发现:医生和艺术家既是未成年人的职业梦想,也进入了经过成年人“认证”的理想职业序列;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各自“首推”的职业选择出现明显分歧,虽然教师和公务员都是在社会上普遍受到尊重的职业,但成年人更看重职业的稳定性,也更希望在薪资待遇和上升空间上获得突破。

新职业不敌“老职业”

《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3)》分析指出,互联网构建起未成年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影响着未成年人自身的成长规划。这是否意味着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未成年人会比成年人更青睐网端新职业呢?

数据显示,游戏玩家、网红、AI高手等互联网职业早已进入未成年人的选择视野,但这三种新兴职业的受追捧程度均呈下降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6个、3.9个和2个百分点。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选择较为集中,拥有稳定收入的传统行业仍旧最受未成年人青睐。在本次调查的成年受访者中,只有5.7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理想职业是游戏玩家,网红和AI高手几乎没有进入成年人的职业理想范畴。

理工技术前景看好

不仅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思想的改变,会导致理想职业发生变化;工作经历本身也会让很多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理想职业。约四成受访者表示,目前所做的工作符合或者接近自己理想中的工作;约三成受访者过往曾认为自己从事了理想的工作,但随着工作年限增加,渐渐发现并非如此;近三成受访者感觉自己当前的工作距离自己的理想职业差距较大,甚至可以说是南辕北辙。

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职业的话,约半数(50.95%)受访者倾向于选择理工技术类工作;27.85%的受访者愿意从事文职类工作;12.97%的受访者没有明确的择业倾向,极少数受访者希望保持现状不变。

农民职业选项是未成年人的末选,只有不到1.6%的未成年人选择;农民职业选项同样在成年人的理想职业中排序靠后,只有3.16%的成年受访者选择。无论年龄阶段,人们的认知都会受限于社会普遍的职业认知固化现象。

挑工作要知己知彼

当今社会人们的职业流动渠道畅通,选择理想职业、进入热门行业或有一定的难度,但未必没有机会。那么,人们会为了哪些工作机会而去“拼”一把呢?

对于较为匹配自己能力与兴趣所长的新兴行业和岗位,近八成受访者愿意主动尝试,两成受访者意愿不强、随遇而安,只有极少数受访者表示拒绝。

在对行业缺少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约七成受访者愿意积极挑战一份有潜力(薪资、前景、机遇)的工作,两成多受访者意愿不强,极少数受访者表示拒绝。

但当面对行业背景不明确、岗位需求与职业技能不相符的情况时,愿意接受一份看似高薪、高福利但同时要求较高的工作offer(邀约函)的受访者仅占四成多;持观望或随遇而安态度的受访者占比约三成;两成多受访者明确表示不感兴趣以及“应该会拒绝”。

综上所述,受访者有充分的热情追求新职业,有积极的意愿挑战新工作,但仍然会坚持以“知己知彼”的标准进行择业;而不是冒失地闯进不适合自己、不需要自身技能或是背景不透明的行业领域。每个人都可能拥有很多种理想职业,但所有人终归要坚持积极、健康、忠于自我、面向未来的职业理想。只要在工作中始终坚持职业追求、坚守职业道德、坚定职业理想,任何行业、工作、岗位都可以成为我们理想中的职业最优选项。

(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