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中能建天津电建、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河东区内拥有多家大院大所,它们科研创新能力强、行业影响力大。如何挖掘大院大所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在市政府新闻办近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河东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程奇峰介绍该区搭建共商共研共建平台,为河东区创新发展、京津冀协同创新注入新动能的具体做法。
驻区大院大所有不少“0到1”的科技成果,但要实现“1到N”的产业化转化,还有许多体制机制上的堵点。通过举办“海河东岸创新沙龙”系列活动,河东区邀请相关央企、科研院所的专家传经送宝,为院所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平台,提供政策支持、样板参考、经验分享。
河东区精准描绘“地、电、核”产业图谱,明确各类产业的布局、龙头企业、关键技术清单,持续优化招商路径,利用大院大所行业影响力“以商招商”,形成上下游院所企业集聚发展。今年11月,通过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宣传推介“地质海洋与生态”创新联合体、2023智慧海洋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智慧海洋大数据应用创新大赛成果路演会都取得不错反响。
今年,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营、政策支持”的模式,河东区先后打造“蓝天医疗器械产业园”“数字经济创新基地”“基金营地(桥园)”等一系列特色载体平台。“我们正谋划打造‘地、电、核’各自的特色主题园区,真正实现‘一个创新联合体就是一个产业链,一个园区就是一个创新联合体’。”程奇峰介绍道。(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