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明(右)在《单片机综合系统设计与调试》课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智能物料搬运系统的调试。
天津北方网讯:冬日的津城,天还没亮,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工程实训中心内,教师胡建明就架着头灯手执一块电路板专注研究,排列整齐的精密电子器件宛如“精兵布阵”,胡建明忘我地沉浸于“毫厘之间”,守护着“一寸匠心”。今年9月,胡建明作为天津代表团年龄最大的选手,参加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斩获电子技术(国赛)金牌,至此,他技能报国、逐梦人生的历程已经跨越了整整20年。打开胡建明的笔记本扉页,上面写着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一段话:人世间的最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够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够破解,生命中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够铸就。胡建明夺金历程正印证了这句话。
“少年电子迷”的发烧启蒙
赛场上的成功绝非偶然,有人是天赋型选手,有人是努力型选手,胡建明则是将二者结合起来的那一个。
胡建明和电子最早的“缘分”,还要从他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说起。当时,普通家庭能够接触到的电子产品很少,最常见的有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小小的胡建明总是很好奇:收音机为什么能放音乐、听新闻,声音是从哪来的?为什么电视能有丰富的节目,它们又是什么原理?为了弄清这些疑惑,放学后一有时间,他就去家附近的家电维修点看维修师傅修家电,不知不觉中就喜欢上了电子,也非常崇拜技艺精湛的维修师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初中后,胡建明开始拆自己家的收音机、录音机,组装不上了就请教维修师傅。胡建明的父母很开明,面对儿子这种“搞破坏”的行为,他们非但没有苛责制止,反而从侧面鼓励他大胆摸索、勇敢尝试。“有一次,邻居家的电视坏了,外面请来的维修师傅几次都没修好,看我平时爱鼓捣电器,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让我去了,没想到三下五除二还真就修好了!”自那以后,“电子少年”可谓“一战成名”,街坊邻里、亲朋好友谁家有电器坏了都会请他上门帮忙维修。
后来,胡建明已经不满足于修旧物了,父母给的零花钱胡建明从来不舍得乱花,每当积攒到一定金额,他就满大街“跑店”,购买一些元器件和工具尝试组装。当他自己组装的第一台收音机能听到广播时,别提有多兴奋了。
“当然那时对电器的设计原理是懵懵懂懂的,但我一直保持着对电子的热爱。”高考前,胡建明一门心思想要报考电子技术相关专业,2000年,胡建明成功考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前身)。“当时电子技术还只是个专业,直到2002年,电子技术专业及相关的实验室才从当时的自动化系独立出来,成立了电子工程系。随后电子工程系又面向全校成立了学生社团‘电子创新协会’。”凭借大学时期优异的学习成绩,胡建明被选为电子创新协会的技术骨干。
大学本科期间,胡建明对电子的痴迷更加狂热,每天舍友起床后,总会发现胡建明早已不见身影,不用说,自习室里第一个“报到”的一准儿是他;到了周末,有的同学出去逛街、有的同学上电影院,他永远把自己“泡”在实验室。通过大学期间的学习,胡建明已能独立设计作品,慢慢实现着儿时的“电子梦”。大学毕业后,因为成绩突出,胡建明留在学校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并协助自己的老师建立了电子系实验实训中心,成为电子系最早的一批实践课专业教师。从一名狂热的电子爱好者到一名电子专业教师,胡建明从来没有停止专业的学习,他对自己的专业要求是要达到“大国工匠”的水准。作为教师,他用热情感染更多的人爱上电子、学习电子,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电子行业的人才。
从追光到发热,培养更多人才挑大梁
胡建明常说,梦想就像是生命中一盏明亮的灯,为人生指引着方向。他渴望着,站在技能更高的舞台展示自我。
“当时我的老师李杰鼓励我参赛时还用了一个小小的‘激将法’。”回顾胡建明第一次“国赛之路”,还要追溯到20年前。当时他刚刚进行完一项电子实验,老师忽然笑着问他,“小胡,你目前的水平在学校挺拔尖儿,敢不敢去参加全国比赛?”就这样,2003年,刚上大三的胡建明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参加大型的比赛,紧张得手心不停出汗!那个年代,学校的教学软件和训练设备还比较匮乏,我就每天早出晚归、走街串巷,到各种电器维修店找元器件。”回想起当时的场景,胡建明仿佛又重回那段意气风发的时光。初出茅庐的胡建明最终获得了天津地区金奖,但由于经验不足,最终没能拿到全国的好名次。对于这样的结果,胡建明感到既遗憾又珍贵,正是这样一个平台,让他意识到了自身差距,也更加全力以赴准备下一次冲刺。
大学毕业后,角色转变为工程实训中心教师的胡建明带领学生们持续开展创新项目等实践活动,参加大大小小的竞赛20余次,曾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公开发表论文7篇;2010年获得天津市技术能手;主持完成协同育人教研项目1项。“不管是平时练兵还是打比赛,基础一定要打好,理论和实操都要过得硬,你才能在做产品的时候把控全盘、游刃自如!”胡建明常常将自己训练参赛的经历和学到的知识技能融入教学,将技能竞赛技术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充盈,更加符合经济发展需要和企业需求。
二十载精业笃行育桃李,如今,胡建明的学生已遍布社会各行各业。他们有的到知名企业从事技术研究,有的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还有的留校成为他的同事,与他在培养技能人才的路上并肩而行。“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研实力不断发展,电子技术已经成为基础型、创新型、战略型的支柱产业。”胡建明说,如今的电子技术既是一门传统的专业,又需要不停地创新发展,他希望在他的学生中能有更多挑大梁的人才为我国电子技术发展做出贡献。
征战“国赛” “老将”再出马
心中有梦、眼中有光,脚下有路、志在四方。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卓越的作品,打造高精度的零件,敲出时代创新的代码……胡建明和他的学生们充分展现着新时代技能人才的风采,而他的“国赛梦”也再一次悄然发芽。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技能赛事,今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天津举办,胡建明很想通过参加此次大赛来提升自己的综合技能水平,同时也身体力行鼓励青年人才以赛促技。要想作为选手代表天津参加此次大赛,就必须在天津市海河工匠杯的选拔中脱颖而出。胡建明在看到比赛报名通知的第一时间就报了名,每天,完成教学任务后他都积极地备赛,有时候训练投入忘了吃晚饭,就拿泡面对付一下,有时练到深夜就在实训室里休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天津市第二届海河工匠杯的比赛中,他荣获电子技术赛项第一名的好成绩,顺利进入了集训队。
2023年1月,天津电子技术(国赛精选赛项)集训队成立。44岁的胡建明和一众年轻人站到了同一个“跑道”上。集训队有一项考核内容是电路板的焊接,焊接最小的贴片元件还没有蚂蚁大。胡建明因为年龄偏大,需要借助放大镜来确认元器件参数和焊接位置,这就大大影响了焊接速度。意识到差距,胡建明给自己加大训练强度,每天又成为集训队里走得最晚的一个。慢慢地,胡建明的抗压能力和操作水平都提升了不少,最后经过激烈比拼,成为代表天津市参加国赛的正式选手。
“比赛共有5个模块,电子电路原理设计、PCB板设计、电路板焊接调试、电路板故障查找与维修和电子技术程序设计。选手不仅要掌握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还要具备电子仪器仪表的选用维护、电子产品的组装调试、设备故障的排查与修复、电子技术程序设计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最后的备战冲刺阶段,胡建明对自己提出更加严格的目标:高于国赛技术标准,高于国赛检测标准,高于国赛竞赛标准,高于国赛体能强度。
摘金!以技能之名,赴强国之约
9月17日上午9时,比赛正式开始。赛场内很多选手和教练都是胡建明曾经教过的学生,与自己的学生能在这么高规格的国赛同台竞技,他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自己的学生已经在各个省出类拔萃,有种桃李满天下的自豪感,紧张的是怕自己的训练还没达到极致,但当比赛铃声一响,尽管赛场外人头攒动,胡建明却立即“沉入”自己的世界。
在第一场电子电路设计比赛中,胡建明遇到了一个训练没有涉及的知识点,开始有点慌,不知如何下手,但又立刻冷静下来,凭借平时教学和训练积累的知识经验,利用仿真软件多次尝试,终于在离比赛结束还有5分钟时完成了电路的设计,在看到仿真结果成功的那一刻,胡建明知道平时艰苦的技能训练以及心理素质训练都是值得的。经过三天的激烈比拼,胡建明斩获金牌。
以技能之名,赴强国之约,胡建明用20年圆梦国赛金牌。他说,“比赛带给我的另一笔宝贵财富,就是团队合作精神。领导同事的关心,教练团队的精心指导,朋友的帮助,家人的支持给了我强大的力量和坚定的支撑。”
“梦想是一粒种子,用热情浇灌,用勤奋施肥,终有一天它会在生命中盛放……”面对可喜成绩,胡建明认为,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面对新形势,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使职业教育工作跃上新台阶。他坚信,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他去开拓。
从金牌领奖台回到三尺讲台,胡建明还是每天奔波于教室和实训中心的那个朴实的人民教师。他的经历,让学生们钦佩不已,也更加坚定了大家技能报国的决心。“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光荣使命,我会以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旺盛的精力,在教学科研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地探索,带动更多有志青年走上技能之路,为壮大技术工人队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培养更多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胡建明说。(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