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体检前玩命健身养生,体检过程中各种紧张不适,体检后拿着报告单在网上不断搜索……这样的行为,在网络上被称为“体检焦虑症”,不少人正被它困扰。
45岁的上班族李女士在一个月前的体检中查出了肺结节,体检报告上写着“需要复诊,建议手术”。这几个字让李女士的脑袋一阵眩晕,她拿着体检报告在网上不停搜索,“癌性结节”几个字让她更加担心。网上的信息让李女士不知所措,她开始辗转于各大医院。“我大概每天都会看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挂号信息。”李女士查出的肺结节大小为4毫米,跑了几家医院之后终于有了结论。“3家医院的医生都说,8毫米的肺结节才需要手术,我半年来医院查一次就行。”李女士并没有放松,又挂了天津市肿瘤医院的专家号,“医生说不需要做手术,如果长得快再说。”她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28岁的小刘也是害怕体检的人。“每到年末,公司都会组织员工体检,一到这个时候,我就特别焦虑,怕被查出什么毛病来。”临近体检,小刘不再熬夜,也不点外卖吃了,每天喝着温水,还会运动半个小时。“做这些就是为了体检的各项指标都达标,这样能让我舒服一年。我还特别担心体检时查出什么潜在病。”这种焦虑一直持续到体检当天,因为紧张,小刘的血压(收缩压)直接飙到了140毫米汞柱。医生让他先做其他项目,第二次测量时,血压值全部正常,小刘这才放下心来。整个体检过程,小刘问医生最多的话就是:“正常值是多少?我这个算是有什么毛病吗?”他把关注点都放在了指标上,不停地跟医生核实体检数值。
体检时像李女士和小刘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记者随机走访了20位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发现近一半的人都有“害怕体检”的情绪,一些人甚至拒绝体检,他们认为,不体检没事,一体检浑身都是病。
天津市安定医院心理门诊主任龙鲸介绍,体检前注意饮食和睡眠,体检后在网上查找指标参照数值,都是对体检负责的表现,但过度紧张就会变成焦虑,有的人称这种情况为“体检焦虑症”。“体检焦虑症”临床表现为,体检前提到体检就会心跳加速;体检时过度关注医务人员的非言语信息,比如,医生做B超时多看了一会儿,听诊时皱了一下眉毛等;拿到体检报告后,把对某些指标“灾难化”的想法认定成事实,把“可能”当成“确定”,把建议当成确诊;还有一部分人会重复体检,到不同的医院做相同的检查,然后比对数值。
“体检焦虑”实际上是一种情绪表达,稍加注意完全可以克服。应正确认识体检的意义,早期发现问题,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或者及时治愈疾病。一旦发现自己过于紧张,可以试着转移一下注意力,焦虑时不妨想想开心的事情,也可以适当做些运动,促进体内多巴胺的分泌,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