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蓝冠注册 >

<i>【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进行时・天津新农经

内容提要:手机上开农场、种水稻、养牛……此前风靡一时的农场经营手机游戏,如今在智能科技的助力下成为现实。走进天津市宝坻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看到,奶牛养殖牧场全智能饲喂、推料机器人各司其职;牛舍温度、湿度、光照自动调节;小站稻种植农场中田间信息自动采集测控,精准灌溉施肥……到处扑面而来的数字化“气息”,为产业园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

  手机上开农场、种水稻、养牛……此前风靡一时的农场经营手机游戏,如今在智能科技的助力下成为现实。走进天津市宝坻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看到,奶牛养殖牧场全智能饲喂、推料机器人各司其职;牛舍温度、湿度、光照自动调节;小站稻种植农场中田间信息自动采集测控,精准灌溉施肥……到处扑面而来的数字化“气息”,为产业园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

  宝坻区于2020年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来,以奶牛、小站稻主导产业,以蛋鸡、生猪产业为补充,应用数字技术建成了智慧育秧基地、天食智慧牧场、百万只蛋鸡养殖场、天食智慧渔业、华北地区首个楼房养猪场等重点项目,推进“智能畜牧+互联网”融合发展,将农业生产信息化提升至全新水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一系列高效生态链场景的应用,使宝坻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模式和成效入列全国“第一方阵”,为宝坻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硬核“加速器”。

  科技赋能 奶牛更“牛”

  智慧牧场奶牛走上转盘开始自动化挤奶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在天食智慧牧场,每天下午两点是奶牛们的“上班”时间。一头头奶牛沿着特定通道走上挤奶转盘。经过消毒、清洗、套杯后,只需要10分钟就完成“打卡下班”。站在奶牛们“上班”的位置,可容纳80头奶牛的转盘挤奶厅带给参观者极大的震撼。现场了解到,该设备通过缓慢旋转,增强奶牛挤奶时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单台设备10—12分钟就可完成80头奶牛的挤奶工作。天食智慧牧业有限公司总监许广龙说:“1小时可以挤400头牛,可以进一步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减少奶牛的应激,最重要的是提高了鲜奶的产量和品质。”

  由于奶牛体型庞大、动作缓慢,天食智慧牧场将转盘式挤奶设备的挤奶位升级为倾斜状态,方便奶牛进出,同时设备具有自动确认系统和自动驱赶系统,奶牛挤完奶后,会自动退出转盘。牛奶会通过管道进入制冷降温系统,迅速制冷至2-4℃,并进入奶罐中进行储存。

  对于奶牛管理而言,减少一切能给奶牛带来的应激是天食智慧牧场最早考虑的问题。为此,牧场引入了全智能饲喂机器人、推料机器人等,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干预引起的奶牛应激。牧场的智能饲喂系统集饲喂机器人、推料机器人于一体,能够更准时、更精准地将配方饲料投喂给奶牛。推料机器人在奶牛采食过程中,通过提前设定好的推料工作时间和路线进行饲料推送,让奶牛更轻松地进行采食。牧场还通过监控设备及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控奶牛采食量,智能调整饲料投放量和饲料配比。

  此外,牧场通过不同的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控牛舍内的温湿度、光照度、空气新鲜度等并进行自动调控,实现智能喷淋降温。奶牛耳朵上的智慧耳标随时监测奶牛的一切情况,对奶牛全生命周期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吹着空调,洗着淋浴,还有舒适光照”,这就是智慧牧场里奶牛的幸福生活。

  天食智慧牧场综合运用精准饲喂、智能挤奶、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及物联网、资源循环化利用、粪污处理、生物循环净化等先进技术,在奶牛饲喂、繁殖、挤奶等每个环节都实现了智慧化管理和实时控制可追溯。

  振兴种业 产业有“芯”

  智慧牧场奶牛在牛舍进行自由采食

  良种是种养业发展的“芯片”,推动种业振兴一直是宝坻区和天津食品集团抓的一件大事。

  一杯好奶端上餐桌,是从实验室开始的。天食智慧牧场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组建了京津冀奶牛研究院,旨在建设全国一流、世界领先的良种奶牛繁育机构,打造天津奶产业示范标杆,引领行业发展。通过嘉立荷天食牛种业公司开展基因检测,完成核心种母牛群筛选,并开展了国内首个单产超15吨的种子牧场技术攻关。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生鲜乳3万余吨,年产值1.4亿元,可以有力地促进天津奶牛养殖板块优化产业结构,有效保障天津市的“奶瓶子”。天津津河乳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魏强说:“牧场的原料奶来到我们工厂以后,我们以最短时间进行检验和冷却,然后到储存阶段,启动生产线要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成品。我们也加大了产品检验的力度,确保产品质量上一个更高层次,将优质新鲜的牛奶送到消费者手中。”

  作为天津市小站稻振兴的主阵地,宝坻区今年小站稻种植面积45万亩,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科研集成作用,在良种培育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农垦小站稻公司获批成为天津市水稻育种试验站,40多个优秀育种材料在站开展区试。与中科院李家洋院士合作建设了“天津市小站稻分子设计育种院士专家协同创新中心”,现有小站稻选种材料1万余份,稳定品系材料600多份,选送2个自主品系津垦33、津垦52及1个与天津小站稻研究院合作选育品系中科发23-10参加京津唐地区联合体试验审定。天津国际水稻研究院前不久也在产业园挂牌成立,集中天津市水稻科技产业资源和力量,打造全国水稻育种的主力军,支撑天津水稻产业转型升级。

  联农带农 土里生“金”

  宝坻区小站稻高标准稻田

  宝坻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不仅有智慧牧场“挤”出的“蛋白链”,更有小站稻“种”出的“碳水链”。链链相连,形成了“姓农、务农、为农、兴农”的“利益链”。

  位于宝坻区大钟庄镇的万亩小站稻田,日前已收割完毕,但“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绿色生态格局依旧明显。就在几个月前,工作人员手持无人机的多光谱成像仪器,还在查看秧苗的生长情况。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利用智慧农田综合管理平台,实现田间信息自动采集,自动识别测控,精准灌溉施肥,严格落实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生产全过程达到了标准化、精准化管控,大幅度提高水稻生产水平,保障了水稻高质、高效和绿色品质。

  如今,宝坻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了“奶牛-有机肥-小站稻种植-秸秆-奶牛”循环绿色发展,奶牛和小站稻种养循环的全产业链日趋成熟。据了解,园区嘉立荷牧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奶牛科技帮扶团队,组织15名科技特派员,帮扶园区2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和60多户养殖户,并以订单的形式直接带动农户玉米种植16200亩,带动农户1700多户,合计带动农户增收125万元。小站稻公司发挥自身种植技术优势,采用“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模式,与768户水稻种植户签订技术帮扶协议,联农带农种植面积达12.9万亩。 

  天津国际现代农业联合研究院

  宝坻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宇介绍,宝坻区以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大户,积极探索合同、契约、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建立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联接机制。创建期,先后培育天津农垦渤海农业集团、天津嘉立荷牧业集团等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大农牧、潮阳农业、昌农科技3家企业被评为市级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园区现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9家,农民合作社894家,家庭农场929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家。园内与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农户31037户,采取订单农业方式带动农户数量14135户,园区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积极吸纳农户就近入企就业,全年入园就业农民54890人,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万元,高于全区农民可支配收入30%以上。

  访谈:

  中国小康网:宝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如何起到示范引领增效作用的?

  张宇:产业园先后建成智慧育秧基地、天食智慧牧场、百万只蛋鸡养殖场、华北地区首个楼房养猪场等重点项目,树立天津都市农业发展的新标杆,示范引领园区普通农户转变思想观念,进而带动产业园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在建设楼房养猪项目的过程中,通过政府引导,天津农垦康嘉公司采用“龙头企业 镇政府 经济薄弱村”的模式,整合利用帮扶资金7700万元,帮扶37个经济薄弱村实施产业发展项目,为每个村提供每年不低于20万元的兜底保障。

  今年,园区内嘉立荷公司获批成为全国第一批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天津食品集团水稻种植基地入选全国种植业第二批“三品一标”基地。园区康嘉公司智能猪场监控预警体系等3个模式入选2022全国智慧农业典型案例。

  中国小康网: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产业园在推进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张宇:园区不断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先后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5期,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750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4500人次。积极组织农户与农资、农机、金融等相关主体机构开展业务对接,充分发挥园区大型龙头企业技术和管理优势,通过示范引领、投资入股、单环节托管、全程托管、产业伴飞、订单农业等模式,积极面向普通农户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引领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绿色化,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中国小康网:下一步园区在三产融合方面有哪些布局?

  张宇:我们将充分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力抓手和富民强区的重要引擎,推进产业园与农村社区、田园乡村、旅游景区联动建设,持续发展教育农园、研学基地、乡村露营游、文化体验游等新模式,打造“农业+科技+教育+旅游”多元化生态旅游产品和场景,擦亮“中国美丽田园”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品牌,加速打造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短途休闲旅游目的地,把产业园建设成宜居宜业的美丽田园、美丽家园。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