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天津现有湿地总面积2746.67平方公里这份《规划》中提出了五条基本原则明确了规划目标三种空间布局以及六项重点任务其中包含诸多亮点。监督促融合 服务谋发展――天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全力服务保障“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
扫码阅读手机版
天津北方网讯:日前,市规划资源局印发《天津市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天津现有湿地总面积2746.67平方公里这份《规划》中提出了五条基本原则明确了规划目标三种空间布局以及六项重点任务其中包含诸多亮点。
(现状湿地分布图↑)
(重要湿地分布图↑)
(湿地自然保护地分布图↑)
(湿地保护修复重点区示意图↑)
(湿地保护与利用愿景图↑)
基本原则
《规划》中提出了五条基本原则,其中包括:
——生态优先、保护为主。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湿地保护,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生物栖息地完整性,稳定湿地生态功能,保障生态供给可持续性,避免人为活动对湿地产生负面影响。
——全面保护、分级管理。对天津全域湿地进行系统性保护,对保障市域生态安全、维护生态格局稳定、分布相对集中、地域特色较强的湿地片区进行重点保护,加强重要湿地的保护与修复。
——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对湿地进行合理利用,统筹处理好湿地保护利用的关系,将生态建设与区域活力相结合,促进湿地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
——重点实施、分期推进。依据湿地资源和保护需求,科学确定湿地保护修复重点实施内容,结合相关实施计划,分期推进实施,不断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
——政府主导、统筹协调。区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湿地保护负总责,各政府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充分发挥林长制、河湖长制湿地保护作用,加强湿地保护政策制定、资金扶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湿地保护与修复。
规划目标
《规划》中明确了近期规划(至2025年)和远期规划(2026至2030年)两个阶段:
规划近期至2025年,天津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60%;提升重要湿地监测管理信息化水平;开展湿地恢复项目,强化湿地保护与能力建设,对湿地自然保护地进行系统提升;在中心城区周边开展一系列生态修复项目,提升区域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申报七里海国际重要湿地和大黄堡、团泊国家重要湿地,完善一般湿地名录。
规划远期为2026至2030年,落实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制度,湿地保护率不低于60%;持续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打造天津湿地名片;全面提升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加强湿地碳汇能力,助力“ 碳达峰”“ 碳中和”;构建“ 河流环抱”、“ 湿地围城” 的良好生态格局,打造生态文明时代湿地保护、修复与利用典范。
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方面,《规划》按北部山区湿地、中部平原湿地、东部滨海湿地分别明确了现状以及如何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内容如下:
(一)北部山区湿地主攻方向为:强化区域水源涵养功能,推进河湖湿地治理与修复,以于桥水库和环秀湖周边流域为重点,加强沟道滩岸治理,预防水土流失,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加强于桥水库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强化周边污染源头控制,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合理设置截污沟,降低入库污染物水平; 注重于桥水库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充分发挥入库河口湿地生态效用,提升湿地自净能力,减少内源污染。依据自然保护地相关要求,加强环秀湖、州河国家级湿地公园保护与修复,强化水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注重生物栖息地建设,有序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加强湿地保护能力建设。
(北部山区湿地分布示意图↑)
(二)中部平原湿地主攻方向为:全面加强湿地保护,严格控制湿地占用,保障区域生态供给;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系统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合理划定湿地公园,营建湿地保护利用示范;继续有序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增加湿地面积,综合防洪、灌溉、生态养殖、生态游憩等功能,开展复合型湿地片区建设;加强生物栖息地建设,构建多样湿地生境,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加强湿地水生态安全保障,充分利用外调水、地表水和再生水,保障湿地供水,强化水源涵养,维持湿地生态功能运转;依托河流湿地廊道,构建河湖循环体系,形成区域湿地网络,促进湿地片区连通;落实河湖长制,严控废水排放,提升湿地水质。
(中部平原湿地分布示意图↑)
(三)东部滨海湿地主攻方向为:加强滨海湿地保护,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全面停止新增围填海项目审批,经依法批准的项目,应采取生态修复措施,降低对滨海湿地生态功能的不利影响。改善入海河道水质环境,开展海水养殖、船舶与港口、海洋垃圾污染治理,建立长效污染防治机制,降低污染水平。开展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严格保护自然岸线,修复受损湿地片区,对重点区域进行综合整治,构建适宜湿地鸟类生存的栖息环境,加快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全面提升海洋生物多样性水平。加强北大港保护区海域部分、滨海国家级海洋公园保护。加强滨海湿地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维护湿地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东部滨海湿地分布示意图↑)
重点任务
《规划》中还明确提出了六项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完善湿地分级保护体系、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探索湿地持续利用方式、强化湿地监测管理研究以及注重湿地保护合作交流,其中明确这些措施:
(一)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
严格控制占用湿地,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当避让湿地,无法避让的应当尽量减少占用,并采取必要措施减轻对湿地生态功能的不利影响。
(二)完善湿地分级保护体系
规划国家重要湿地4处,包括现有北大港、七里海国家重要湿地,新申报大黄堡、团泊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申报优先选择自然保护区的核心保护区,选择自然湿地集中分布、水鸟集中栖息区域,能够体现天津自然或近自然湿地的典型性、代表性、稀有性或独特性,具体范围以国家相关部门批复为准。
积极申报七里海国际重要湿地。规划国际重要湿地两处,在现有北大港国际重要湿地基础上,积极申报七里海国际重要湿地。七里海湿地位于天津唯一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被称为“ 京津绿肺” ,在七里海国家重要湿地范围内,选择代表性湿地片区,纳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履行湿地与湿地生物保护的国际义务。
构建一般湿地名录,完善湿地分级体系。各区人民政府可以将重要湿地以外的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湿地纳入一般湿地名录。优先将生态保护红线内,或者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外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植物物种栖息的湿地,纳入一般湿地名录,并严格依据《湿地保护法》、《天津市湿地保护条例》要求,实施名录化管理。
(三)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
其中包括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修复;近海与海岸湿地保护修复;河流湿地保护修复;其它湿地保护修复。湿地保护修复工程主要内容如下图所示:
(四)探索湿地持续利用方式
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将湿地保护与市民游憩和城市发展结合,鼓励开展符合湿地保护要求的生态游憩、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等活动。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在满足相关保护要求的前提下,适度开展种植、养殖等农业利用活动,湿地保护助力生态农业发展。
湿地公园和海洋公园找准定位,抓住资源禀赋特点,坚持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绿色发展的原则,适度开展生态利用活动。永定河故道、潮白河、州河、环秀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在重点加强湿地生态保育的前提下, 适度开展湿地生态游憩活动,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构建河流类型湿地保护利用的样板。滨海国家级海洋公园在严格保护滨海湿地生态环境和区域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滨海湿地资源,适度开展滨海湿地的海洋旅游,尽快形成生态旅游接待能力,成为天津亲海旅游的重要场所,打造滨海湿地保护利用名片。
(五)强化湿地监测管理研究
加强湿地资源监测;加强湿地保护监管;加强湿地科学研究。
(六)注重湿地保护合作交流
此外,切实加强湿地履约,严格保护天津湿地,鼓励有条件的区申报国际湿地城市,以创促建,提升湿地保护意识,将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深度融合。积极开展国际与国内合作,引入先进的湿地保护理念、技术和经验,提高工程项目的实施水平和效果,并为湿地保护研究与实践贡献天津智慧。(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