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蓝冠注册 >

<i>天津公安“小窗口”服务“大民生” “一窗通

内容提要:天津公安启动“一窗通办”改革以来,到目前为止,交管、出入境、户政、治安共140项政务服务事项在全市207个派出所实现“一窗通办”,45%的窗口业务实现了“就近办”,在中心城区打造出15分钟便民服务圈。

天津公安启动“一窗通办”改革以来,到目前为止,交管、出入境、户政、治安共140项政务服务事项在全市207个派出所实现“一窗通办”,45%的窗口业务实现了“就近办”,在中心城区打造出15分钟便民服务圈。相关典型做法分别作为天津市、公安部典型案例被推荐至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被列为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数字化创新应用典型案例”。

从“专科受理”到“全科受理”

11月17日一早,公安南开分局王顶堤派出所的“大堂警官”刘彬来到“一窗通办”大厅,开始忙碌。“作为‘大堂警官’,群众一进门,我就会主动询问办事需求,主要为群众提供答疑解惑、核实材料、辅助排队等引导服务。‘一窗通办’改革,就是打破了部门壁垒和地域界限,实现公安服务窗口从‘专科受理’到‘全科受理’转变,我们也要从‘坐等问询’转变为‘主动迎候’。”刘彬表示。

不久前,一对通过人才引进落户天津的夫妇来到王顶堤派出所“一窗通办”大厅,向刘彬寻求帮助。他们在辖区租房居住,刚出生的孩子需要办理社保卡看病,但他们都是人才集体户口,要尽快办理社区集体户口。“孩子看病最要紧,你们别着急,我们来想办法。”在刘彬的引导帮助下,这对夫妇用最快速度办好了社区集体户口,孩子也办好医保卡顺利就医。

除了在办事大厅“等候”群众,民警还不断延伸着服务触角。刘彬和同事了解到,社区一位行动不便的大娘把房子卖了之后租房居住,需要办理社区集体户口。于是,王顶堤派出所先后两次上门服务,一次取证件,一次送户口,让大娘足不出户,就完成了业务办理。

“一窗通办”启动以来,市公安局在207个“一窗通办”派出所均设置了“大堂警官”岗位,每位“大堂警官”都能全面掌握140项业务,第一时间了解群众需求、快速提供帮助。

因地制宜 贴心服务

11月16日下午,放学时间刚过,公安河西分局太湖路派出所的“一窗通办”大厅里,几名小朋友来到了警务融合智能终端前,这些都是放学后前来办理身份证的小朋友。每个孩子站进去拍照只要几分钟时间,办证“全流程”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这附近学校多,孩子们放学后能就近办理,真是太省心了。”一名家长表示。“群众通过这台警务融合智能终端,只需拍一次照,即可生成满足身份证、护照、驾驶证标准的证件照,实现了‘一拍共享、一照通用’。”太湖路派出所所长李钢介绍。

身为一名高三学生的家长,李先生对公安机关的办事效率感受颇深。临近高考报名,李先生才发现孩子的身份证正好明年6月过期,需要加急办证。家长焦急地找到了太湖路派出所,民警们二话不说,分工协作,很快帮孩子办完了整个流程,让孩子在高考报名前顺利拿到了新身份证。

在“一窗通办”改革中,公安机关“因地制宜”打磨改革细节,坚持多样化推进“一窗通办”改革,坚决不搞“一刀切”。在整体布局上,选择人口相对密集、经济较为活跃、业务办理量较大的派出所实行“一窗通办”,对农村地区、全年业务量较少的派出所逐步推进实施。在设备选择上,提供了“1 X”的解决方案,各派出所既可选择1套必选设备,满足“一窗通办”业务基本办理需要,又可根据本单位保障条件,选择多种设备提升窗口服务质效,取得了良好效果。

以“小窗口”服务“大民生”

启动近八个月以来,“一窗通办”改革聚焦“改革 项目化运作”,大力提升为民服务力度,聚焦“改革 精准化实施”,大力提升为民服务精度,聚焦“改革 信息化引领”,大力提升为民服务深度,以“小窗口”服务“大民生”。

截至11月16日,“一窗通办”共办理业务180万件,其中交管、出入境、身份证等新增业务办理量54.8万件,占比约30.4%。全市“车驾管”受理点由6个增至234个;身份证受理点由16个增至166个;边境通行证受理点由16个增至223个;出入境受理点由17个增至47个,极大方便了企业、群众“就近办”。

公安机关同时研发推广“天津公安窗口服务”小程序,集合现场领号、预约排队、帮他人领号、查询办理情况、排队实况、办事指南等6项功能,形成全流程窗口管理模式。深度应用“好差评”群众办事综合评价系统,推进线上线下办事“应评尽评”,积极回应群众对公安窗口服务的新期待。“我们将继续以数字化形式动态促进线上线下相融合、网上服务与窗口服务相结合,今后还将逐步试点‘免证办’流程,让群众可以不带证件,通过数据核验办理业务,确保‘一窗通办’改革取得人民满意的新成果。”天津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政务服务处综合受理科科长张驰表示。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