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是化解基层矛盾的‘法宝’。在温柔的问候和耐心的释法说理中,居民才会消除怨气、平息干戈。”和平区南营门街道天兴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郝砚蝶用耐心、暖心和贴心,架起社区与居民之间沟通的心灵桥梁,筑牢社区安全稳定防线。近日,这位35岁的“小巷总理”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
社区里的矛盾纠纷大多是从小的口角或者误会开始的,对每个当事人,郝砚蝶总是给予其充分的倾诉机会,摸准矛盾根源,再寻求解决的最佳突破口。
“郝书记,楼上奶奶家卫生间漏水,把我家都泡了,我去找她,她也不理我,您可得帮帮我们。”一日,居民找到郝砚蝶反映情况。这位居民家住二楼,郝砚蝶跟着来到他家,只见卫生间房顶布满水痕,其中一些明显是刚刚渗出来的水。原来,楼上有位九旬老太独自居住,老人家防备心很强,对外人不轻易相信,更是拒绝跟邻居沟通。
楼下邻居想要跟着郝砚蝶一起上楼查看,但郝砚蝶安抚其暂且等候,一起上楼容易刺激到老人家。郝砚蝶来到三楼耐心敲门:“奶奶,我是居委会的,您别担心,我们就是来看看,万一是您家漏水了,我们也好帮您修修。”老太太这才放心。郝砚蝶联系专业师傅进行全面排查,发现上下水管都没有问题。仔细检查之后才发现,原来是老太太将洗手盆下的水管从地漏中抻出来,接到水桶里,希望能够将洗完手的水“再利用”。但是,这根水管从中间折断了,水从断裂处滴出,继而渗到楼下。查明原因后,郝砚蝶耐心给老人讲道理,告诉她节约用水有很多办法,这样做不仅造成楼下损失,也给自己带来安全隐患。老太太点点头。郝砚蝶将断裂的水管剪断,并插回原处。此后,楼下再也没有发生渗水的情况。
在另一起案例中,一位租户在家里饲养多只宠物猫,惹来邻居不满。邻居觉得,饲养这么多动物,不仅不卫生,而且还会吓到小孩子。但租户却辩解说,自己的宠物很听话,而且只是在家里养,没有安全隐患。郝砚蝶实地查看后,为避免矛盾进一步加深,她动员房主一起劝说租户。可房主又觉得“小题大做”,不愿意惹麻烦。“您的房子只是暂时出租,过两年孩子上学,还得搬回来,为了这件事跟邻居闹僵了,以后还怎么相处啊?”郝砚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随后,房主以“租房合同中约定不能饲养宠物”为由,与租户解约,矛盾彻底化解。
在调解工作中,郝砚蝶会把重点放在“防”上,实现纠纷事先“预警”、提前“吹哨”。比如,装修旺季时,她嘱咐网格员紧盯装修户,和房主签订装修安全须知,告知其注意施工时间,尤其是产生噪声的工程,要避开居民的休息时间,还要在楼门张贴装修提示,提前构建和谐邻里关系,这一做法避免了很多装修扰民的矛盾。每年供暖初期,她都会和网格员多次入户查看暖气热不热,并以座谈的形式听取居民意见,对接供热部门,对供热不达标的住户随时关注,及时解决,避免因供热问题引起的群体性纠纷。
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调解,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打好法治宣传与人民调解的“组合拳”。郝砚蝶充分采用“互联网 普法”新模式,在社区组建法律顾问服务微信群,每日由专员推送时事新闻、法律知识、案例解析,随时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以“宪法宣传日”“民法典宣传月”“春风护法”等活动为契机,聘请社区民警、律师为居民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治宣讲,提高居民“懂法、守法、用法”意识和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充分利用电子屏、宣传栏等阵地,倡导居民、商户首选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纠纷……
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调解员,郝砚蝶对待调解工作始终拥有一颗热心、诚心、信心、恒心、耐心。她扎根社区,从情、理、法入手,平息干戈、化解矛盾,成为社区平安的“守卫员”。(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