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日前,由京津冀三地国家级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合作联盟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承办的第二届京津冀国家级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论坛暨国家级开发区营商环境交流会召开,旨在探讨国家级经开区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推动地方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繁荣。
今年以来,京津冀14家经开区共同发布了140项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内容包括从营商环境的优化到各大场景的搭建,从体制机制的突破到为企服务的细节等方面,将有力推进京津冀地区“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整体水平跃升。
作为京津冀经开区的代表,天津经开区发布了“含金量”十足的优化营商环境十项行动,涵盖项目建设、市场监管、柔性执法、数字产业支撑体系建设等多个领域。这些改革举措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区域营商环境水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其中,天津经开区针对建设项目审批专业性强、流程复杂、中介机构良莠不齐等痛点问题,实施“泰达工改4.0”方案,推行“拿地即开工”“用地清单制”“分阶段施工图审查”“桩基先行”“承诺即进场”等12项举措,并出台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介机构评价管理办法》,对中介机构实行分类管理、考核评价,规范中介机构行为,提升中介机构服务水平,促进中介市场健康发展。同时,正式启动优化产业数字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推动区内传统制造业开展数字化转型,重塑经开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论坛上“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营商环境联盟智库”成立。首批智库成员包括高校、研究机构、新一代信息技术头部企业、专业咨询机构等,为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合作联盟提供支持。
在即将迎来国家级经开区建设40周年之际,天津经开区管委会党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徐斐代表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合作联盟发起倡议:各级经开区坚持创新引领、规范引领、市场引领、协同引领四项基本原则,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共同促进改革创新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全面推动国家级经开区由小到大、由大到强持续转变;进一步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构建一体化大市场中更好发挥经开区示范作用。(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