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蓝冠平台 >

你的身份证原来是这样做出来的 <span> <p>扫码

内容提要:近日,来自贵州的王女士通过户政业务“跨省通办”,顺利为孩子办理了身份证首次申领业务。

图片由天津市公安局提供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来自贵州的王女士通过户政业务“跨省通办”,顺利为孩子办理了身份证首次申领业务。记者从市公安局身份证制作中心了解到,为保障天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公安机关落实优化调整户籍居民身份证政策“十项措施”,身份证“跨省通办”等服务更好地让群众体验到了便捷。近日,记者来到市公安局身份证制作中心进行了参观体验。

  “跨省通办”首次申领顺利

  “真没想到现在这么多业务都能跨省办理了,本来还想找机会回老家一趟,太感谢了!”近日,在津南区分局人口服务管理中心,王女士通过户政业务“跨省通办”,顺利为孩子办理了身份证首次申领业务。

  据王女士介绍,他们一家带着孩子来到天津生活,孩子在津南区上幼儿园,因目前户口还在贵州老家,为方便孩子今后能持续在天津上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带着孩子来窗口咨询。

  了解相关情况后,前台接待民警对王女士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悉心解答,并按照居民身份证业务“跨省通办”工作流程,现场审核搜集户籍信息和身份证申领资料,第一时间为小朋友采集了照片和指纹,随后与贵州省公安机关联系,对递交材料进行了审核,以“跨省通办”方式顺利办理了孩子的身份证首次申领业务。

  制证环节一丝不苟

  位于河东区卫国道的市公安局身份证制作中心是一座灰色小楼,天津市所有的身份证、居住证都是在这座小楼的车间内制作完成的。

  制证中心负责人高鹏介绍,平时车间制证数量为每日3000至4000张,最高峰时达到9000张。一张身份证的制作要经历十几个环节,严谨细致、一丝不苟,每一个流程都精益求精,无论是派出所采集的本市居民身份信息,还是外省市公安机关反馈的异地受理身份信息,最终都会汇集到制证中心。

  制证环节十分繁琐,民辅警要对身份信息和照片进行仔细核对,从信息填写是否完整、有无错别字,到照片是否清晰、与前次拍摄对比是否存在异常等,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严格审核。身份信息和照片经人工比对无误后,部分照片还要进行校色处理,然后将信息打印在特制的材料上,再将证件“雏形”用机器切割成独立的身份证,还要在电子芯片中“写”入信息。之后,经过质检、分发入库、邮局寄递等程序,一张身份证就会送到办证人手中。

  辅警黄爱维在制证车间工作了近20年,是经验最丰富的工作人员之一。“时间长了,能摸索到一些规律,比如核对信息时,哪些字是易错字;核对照片时,人脸部的哪些细节是历经岁月也不易变化的……”黄爱维说,越熟练越不能懈怠,更不能出错,她也会把经验传授给年轻同事。

  绿色通道化解“急难愁盼”

  小小的身份证关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公安机关的基础工作。为了方便群众,每逢春节前夕以及暑假等办证高峰时段,制证中心都会放弃休息,马不停蹄地工作。此外,制证中心还配合属地公安机关开启快速制证“绿色通道”,为有需要的群众化解“急难愁盼”。

  前不久,从外地来津工作的何先生准备给孩子报名上学,由于工作繁忙,他只在派出所进行了登记,没能及时申领本市居住证。眼看报名截止日期马上就到,焦急的何先生只得向市人口服务管理中心求助。制证中心接到信息时已是下班时间,为了帮何先生化解燃眉之急,民辅警接到通知后立即返回车间,连夜开动机器进行制证。最终,何先生及时拿到了居住证,孩子也顺利报名入学。

  2022年,由于疫情原因,寄递业务受阻,家住津南区的陈先生一直没有收到自己的居住证。他急需用证,与制证中心联系后,工作人员利用休息日加班工作,一面联系寄递单位查找并回收陈先生的证件,一面为其快速重新制证,陈先生拿到身份证感激万分,电话中向民警表达了谢意。

  大量的数据、重复的流程、轰鸣的机器、习以为常的加班……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份单调熬人的工作,对于制证中心的民辅警来说,每次为申请人制作好证件,看到群众的笑脸,得到热情的称赞和发自肺腑的感谢,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