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蓝冠注册 >

下乡居住,“田园养老”是否可期? <span>

内容提要:在城市老人中,近年来出现了下乡居住的潮流。他们有着明显的乡土情结,期待在乡村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慢生活,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拥有更舒适、自在的老年生活。

乡村生活既有安静舒适的一面,也有交通、就医、冬季供暖等实际问题。租赁农家院过上田园养老生活,这需要城市老人慎重思考。(网络视频截图)

  天津北方网讯:“远离闹市,清清静静;房前屋后,种菜养花;仰望夜空,星河灿烂。”

  这是一位退休老人在田园生活网络社区发布的一句话。一位网友评论:“这正是我想要的生活。相信我退休之后,也会找一个世外桃源式的农家院,开启自己的田园生活。”

  在城市老人中,近年来出现了下乡居住的潮流。他们有着明显的乡土情结,期待在乡村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慢生活,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拥有更舒适、自在的老年生活。

  8月份,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其中提出,鼓励引导退休干部、退休教师、退休医生、退休技术人员、退役军人等回乡定居。这一文件的出台,更让不少老人跃跃欲试,他们在网上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询问农家院落的价格以及乡村的交通、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

  早在去年11月,在2022碳达峰行动暨零碳城市峰会上,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陈炳才就提出,结合人口净增长、城市高房价、农业现代化以及数字经济等因素,预计将在2025年出现逆城镇化现象。这是人口从城镇流向乡村、从大城市流向小城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市退休老人明显是第一批展开实际行动的人群。

  退休之后奔赴乡村

  60岁的陈娟(化名),现在居住在海南省一处农庄里。她租赁了十多亩土地,种了果树,养了鸡鸭。她在天津创办、经营过一家企业,她的老伴儿退休前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一家国企工作。2017年初,两人到海南生活,后来租赁了土地,建起了农庄,至今已经5年多了。

  提起现在的生活,陈娟觉得“宁静而又安逸”,每天在农田里劳作,觉得充实自在。她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越来越好,感觉“心里还住着一个小女孩儿”,也越来越喜欢这种田园式的养老生活。

  2016年底,陈娟和老伴儿都还在天津。当年,老伴儿突然感染了呼吸道疾病,春节还在医院里治疗。看着病床上的老伴儿,陈娟不禁产生了疑问:“一辈子辛辛苦苦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当身体不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时,是否该给自己放松放松呢?”于是,她有了初步想法,关停了自己创办的企业,在老伴儿康复后,夫妻俩一起出去旅游,开启新的生活。

  他们来到海南省,那里有同学和朋友。朋友们带他俩去看乡野风光,他们在享受山水情趣的同时,看到了乡村老人们悠闲的生活。这种生活,正是他们想要的。于是,他们很快决定,到这里的乡村居住生活,而且机缘巧合,正好有农户的十多亩土地招租。

  租赁土地后,他们本来想着建设民宿,对外经营。后来发现,他们更倾向于自己居住,独享这份安逸和宁静,不想被人打扰。从那以后,农庄就变成了两人的专属空间,他们辛勤努力,建设了新的家园。

  现在,经过近6年的打理,这里已经从一片荒地变成了很多人向往的世外桃源。他们自己建了两层小楼,四面环山,所见之处皆是风景。院子里原来只有椰子树和槟榔树,现在有200多棵树、30多种水果,还养了60多只鸡、鸭、鹅。

  陈娟每个月只有3000多元的退休金,经济并不宽裕。但她保持着良好的心态,用平常心去对待生活。在乡村农庄里生活,她将重心放在了修身养性上,用于练瑜伽、画画、听歌等休闲方式的时间越来越多。她试着为家人做拿手的面食,让餐桌变得更丰盛,家人在农庄里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在这烟火气十足、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岁月也给了我这个年龄最好的模样。”陈娟这样感慨。

  他们将乡村田园生活发布在自媒体平台,不少退休老人或者中年人特别羡慕和向往这样的生活,纷纷询问租赁土地和农村房屋的价格。对此,陈娟保持着一份冷静。她回忆当初刚来这儿时,园子里的荒草差不多有一人高,起初的一两年,他们付出的辛苦是当地人也无法想象和承受的。因此,没有农业种植经验和技术的人,租赁土地、建设农庄还是要谨慎,因为投入和回报很可能不成比例。

  即使那些单纯向往田园养老生活的老人,陈娟也劝他们要保持理性,三思而后行。“城市有生活的便利,乡村有生活的宁静,各有优劣。我们都经常看不见眼前拥有的,却惦记着那些不曾拥有的。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陈娟说。

  农家院子价格上涨

  在自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上,咨询农家院子租赁的老年网友越来越多。在天津,就有不少博主专门到近郊村落拍摄院子出租的视频,而且粉丝量逐渐增多。“记录青春二雷”和“天津翠姐生活”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两位博主,近期他们均发布了不少农家院子出租的短视频,点赞量和转发量较多。

  “记录青春二雷”在10月底到宝坻区新安镇的一处农家院拍摄,院子的主人在多年前购置了这处院子,经过装修,现在院子里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有露天的凉亭,亭内可以烧烤,院子里大部分地面已硬化,但保留了三片长条形的地用于种菜。屋内配置有供暖设施,洗浴、厨房、客厅、卧室等均布置得精美完善。这样一处院子,出租20年,租金总共27万元,平均一年近1.5万元。

  除了宝坻区,“记录青春二雷”也去过武清区、宁河区、蓟州区拍摄农家院出租的信息,其粉丝普遍是中老年人。退休后有乡村居住意愿的老年人有很多,他们普遍关心院子的硬件设施是否完善,冬季取暖设施是否能运行以及可否种菜、养宠物。此外,老人们还特别关心交通条件、离最近的集市有多远、离最近的医院需要多长时间的路程等。

  居住在河西区的教师周建明,今年58岁,是一个对噪音比较敏感的人。他居住的社区临近城市主干道,每天早上被汽车的轰鸣声和鸣笛声“叫醒”,楼上楼下也总有装修的,电钻发出的噪音让他难受。“真想搬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这样我才能静下心来读书、写文章。”周建明表示。

  以前每到寒暑假,周老师总要到蓟州区的农家院住上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可以感受到乡村生活的乐趣,尤其是没有噪音的宁静环境,让他的心态安稳、从容起来,便于沉淀和思考,创作出更多的作品。从那以后,他就畅想和期待着退休以后到乡村居住,过上田园生活。

  这两年临近退休,周老师更是加快了计划。他通过多处探访、询问得知,北京、天津郊县的农家院落基础设施都相当完善,快递网点也通到了几乎每一个村庄。一些古建筑村落开设了民宿和景点,周边的农家院价格飞涨。农家院的起租期一般为10年,硬件比较好的农家院10年租赁价格达到了20万元左右。

  不少网友提醒,农家院夏天蚊虫较多,冬季特别冷,居住体验并不好。对此,周老师也特别询问了相关业主,对农家院的防蚊和供暖设施提出要求。即便这样,他还是担心农家院的冬天冷得不好过,于是,他又把选择范围扩大到南方地区,期待在广东、广西或者海南寻找到一处适合养老的乡村院落。

  田园生活有利有弊

  和平区退休老人何继贤的老家在一个小山村。在天津工作的30多年里,他很少回家乡,与家乡亲人的联系也日渐稀疏。七八年前,子女移居国外,他在天津无依无靠,更加思念家乡。当时,他就想,退休后要“告老还乡”,归隐田园,在家乡找一处居所养老。

  两年前,他回到家乡。由于自家的宅基地和房屋早已破败,长满荒草,再建房屋已不现实。他只能“购买”(有使用权无处置权)同村其他村民的一处四合院,花了8万元。

  当时,何先生对这处院子非常满意,院子很大,有四间主屋、两间偏房,空地可以种菜养花。院子里有一棵柿子树和葡萄藤,夏天时葡萄藤爬满藤架,绿意盎然。现在村子里也通了自来水和燃气,生活起来非常方便。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何先生回到家乡遇到的更多是人情往来和社交问题。村子里的同龄人看到他从大城市回来,每天登门来访的人特别多。一些并不熟悉的村民向他借钱,而且有借无还。村里谁家婚丧嫁娶,都会给他发出邀请,他也不好意思不去,为此,一年的开销增多了不少。还有村民说他是早年的大学生,学识渊博,请他给孩子辅导高中的课程。这对于一位60多岁的老人来说,实在是一种负担。

  一年以后,何先生又悄悄回到了天津,这次回乡养老、享受田园生活的尝试失败了。去年,何先生尝试着在京津两地周边的乡村寻找新的养老居所,最终,他在北京的一处乡村找到了一个可以一年一租的农家院,开始了新的田园生活。

  去年底,何先生感染呼吸道疾病后,身体大不如前。他需要经常检测血压、血糖和心脏,再也不能在农家院里干种菜、养花的体力劳动了。而且,由于身体状态变差,他需要经常到医院检查或取药,这时候,他发现,住在乡村农家院太不方便了。“从我的体验来看,身体硬朗的65岁以下的老人,田园养老是可以考虑的。但是,不推荐65岁以上的身体条件较差的老人去乡村养老,长期居住,独居老人更可能会面临各种未知的风险。”何先生建议。

  当前,根据法律规定,城市户口居民不能购买农村宅基地和房屋,因此,不少老人期待的田园养老只能以租赁的方式获得农家院的使用权。不少农家院的出租期是10年起步,20年居多,租金多数需要10万元以上,这对于很多退休老人来说,都是一笔需要慎重考虑的大额支出。

  一位养老行业的从业人员表示,寄情于山水之间、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是很多具有乡土情怀的人的一个梦想,但想要实现这种梦想,需要身体和财力两方面的支持。对于很多老人来说,身体是否能在未来十几年里保持健康?家庭经济条件会不会因为身体的衰老、疾病等随之改变?对于这些问题,怀有田园养老梦想的老人需要反复思考,再做决定。(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