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蓝冠注册 >

人与宠物 可否双向奔赴? <span> <p>扫码阅读手

内容提要: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家庭中养宠家庭已超1亿户。宠物对于居民而言,不仅是“萌萌的”毛孩子,也是可以锁在家门里的家庭成员,是人类穿行在钢筋混凝土丛林里的忠实伙伴。 摄影 高莹辉

  天津北方网讯: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家庭中养宠家庭已超1亿户。宠物对于居民而言,不仅是“萌萌的”毛孩子,也是可以锁在家门里的家庭成员,是人类穿行在钢筋混凝土丛林里的忠实伙伴。

  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宠物为养宠者、爱宠者提供了宝贵的心灵慰藉。居民最看重宠物提供的何种“情绪价值”?养宠者又能回馈给宠物什么呢?本期“今晚调查”对此展开了主题调查,通过掌上天津App和腾讯问卷网络渠道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27份。调查显示,城市家庭养宠已成常见现象,养宠者重视宠物的陪伴价值,却往往难以回馈给宠物更多的陪伴时间与充分的责任感。

  养宠成习乐此不疲

  周先生退休多年,今年他终于解决了家中“猫狗大战”的麻烦。在获得短暂宁静之后,他又养了两只鹦鹉。老伴儿开玩笑说他“就是闲不下来、也静不下来”。

  周先生小时候在农村生活,家里有一只忠心耿耿的大黄狗;后来当兵去了部队,驻地也有一只威风凛凛的德牧;转业到政法系统工作后,他一直很羡慕警犬基地的同事们,还曾经带着儿子去基地拜访、参观。儿子上中学时,从同学家要了一只小狗。说是儿子要养狗,其实日常遛狗、照顾狗的工作绝大部分都是由周先生负责。

  多年相处,周先生和“儿子的”宠物狗感情很深。等儿子有了女友,狗也老了。听说儿媳养猫,他还和老伴儿说:这样也好!狗留咱家,我得看着它走。没想到年轻人不耐烦伺候宠物,儿媳来拜访几次后,觉得公公婆婆很会照顾宠物,就把两只宠物猫也送给他们养。从此以后,周先生和老伴儿开始分工合作,照顾这三只小动物。“我家的狗来了快20年了,这个家里(的宠物)只有它自己,突然冒出来两只猫,你说它心里能舒服吗?它又老了,那俩猫总欺负它,打完连跑都不跑,它得自己挪到一边,脑袋对着墙,躲着!要是我在家,我都不敢看它,那个眼神特别可怜,就跟控诉我们似的。”这只长期陪伴周先生和家人的宠物狗去世后,周先生和老伴儿渐渐感觉体力、精力不如以往,最终给儿子、儿媳下了“最后通牒”,让他们领走两只宠物猫自己去养。这件事多少引发了年轻人的不满情绪,周先生养鹦鹉的决定也遭到质疑。但他理由充分:“我跟儿子说,我和你妈都这么大岁数了,伺候不了猫了。你们也不常回家,还不许我们养养鸟、说说话吗?他后来也理解了,还帮我从网上买了不少给鹦鹉的小玩具。”

  家庭养宠渐成常态

  全部受访者中,男性占28.44%,女性占71.56%;在年龄分布方面,19岁至35岁占50.46%,36岁至50岁占33.03%,51岁以上占12.85%,18岁以下受访者的占比偏低。

  几乎全部(93.25%)受访者都认为现在城市家庭养宠物是常见现象。66.06%的受访者及家庭成员养过宠物,33.94%的受访者及家庭成员未养过宠物。在没有养宠物的受访者中,有43.24%的人未来计划养宠物,56.76%的人暂无养宠物的规划。

  即便是不养宠物的居民,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到宠物。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都比较熟悉猫咖、狗咖等以宠物为卖点的餐饮休闲类商业机构,其中44.96%的受访者曾经光顾此类机构;33.03%的受访者并非此类机构的消费者,但在路过时也会忍不住停留在店外看一看;13.76%的受访者只是听说过,但没有去过猫咖、狗咖;极少数受访者对此没有任何了解。

  “专宠”一类但不“独美”

  在家有宠物的受访者中,拥有一两只宠物是最常见的选择,占比近八成(79.17%);拥有过3只以上宠物的受访者也有两成多(20.83%)。

  在宠物种类方面,养过很多种宠物的受访者不足一成(8.33%),绝大部分受访者倾向于只养自己偏爱的少数种类或者单一种类的宠物。

  养宠者往往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宠物,因此每个家庭所养宠物在种类上较为有限,但为了让宠物在人类家庭中不感到孤独,很多养宠者还会选择同时养多只宠物。宠物往往“专宠”而不“独美”,成为当下家庭养宠的明显特征。在此次调查中,有受访者表示,家中养多只宠物不仅可以降低每只宠物的平均开支,还可以让宠物们互相陪伴、互相教育,形成家庭中的宠物社交环境,排遣“心思敏感”的宠物的不良情绪。

  宠物陪伴疗愈心灵

  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全网宠物兴趣人群达到3.23亿,其中,30岁以下用户占比41.3%,46岁以上用户占比30.1%(其中,51岁以上者占比19.5%)。年轻人和年长者热衷养宠已成不争的事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容易观察到遛狗抱猫、频逛花鸟鱼虫市场的往往是老年人;而在网络世界里,热衷晒出自家宠物的年轻网友已经形成一支不容小觑的“网红”力量。为什么“一老一少”更重视宠物?

  73.39%的受访者认为宠物为养宠者提供了宝贵的陪伴;66.97%的受访者认为养宠物能让人获得心灵的治愈;近六成受访者表示宠物让人获得了快乐(57.80%),也让普通人的平淡生活中多了彼此真心相待的朋友(56.88%);近五成受访者认为养宠物能让人富有责任心(48.62%)、培养耐心(47.71%)、减轻精神压力(47.71%);此外,养宠物也被视为能为人们带来培养爱心、提高运动量、提升抗压能力、获得安全感等一系列好处。

  专家点评:老人养宠益身心

  南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陈予老师表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光顾猫咖这类能与宠物共处的休闲场所,缓释压力、放松心情;很多人会把宠物当作家人一样看待,精心照顾,呵护备至,特别是生活节奏较慢的老年人,在子女成人离家后,通常会用饲养宠物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陈予介绍说:“宠物虽然和人不能相提并论,但确实能和人类产生一定的情感联结,比如宠物狗对于主人的忠诚,宠物猫对于主人的依赖都能让人产生被需要、被关注的感受,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爱与归属的需求。”

  在学术界,也有研究者将动物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来干预人类的心理健康。比如“动物辅助干预”,这是将动物纳入治疗进程或治疗环境因素的一种社会心理干预方式。针对老年群体的研究显示,动物辅助干预可以帮助认知损伤的老人改善问题行为、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还可以帮助长期居住于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改善负面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并促进社会互动。在干预机制上,动物被认为能替代或促进人际交流,从而增进社会互动;此外还能使老人体验到控制感与自我价值,从而改善情绪状态。

  陈予强调,此类研究虽然在疗效的普遍性和稳定性上仍存在某些问题,但总体而言,动物辅助干预对于维持和改善特定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助益。

  科技助力“人宠交互”

  宠物提供的陪伴对于人类来说如此重要,自然而然地,养宠者想要与宠物增加互动、增进了解。数据显示,受众最广泛的一款宠物语言翻译器App月活用户超过25万人次,单月月活过万的宠物翻译器更是不胜枚举。一些养宠者不通过翻译器而求助于真伪难辨的“宠物交流师”,通过他人转述去“了解”自家宠物的“想法”。当然,这些依靠科技或者人力实现的人宠信息交流更像是某种游戏,是自娱自乐的一种休闲方式。

  为流浪动物开发的App在今年也实现了活跃用户群的扩大。对流浪宠物的关注,有利于推进宠物领养,能够提升流浪动物的存活率、改善其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同时也能为城市风貌和生态平衡贡献力量。

  养宠需有责任意识

  家有宠物的受访者每天抽出多长时间陪伴宠物?50.46%的受访者选择了3小时以内,30.28%的受访者选择3小时至6小时,11.93%的受访者选择6小时至12小时,其他时长占比偏低。虽然宠物为人提供了宝贵的陪伴,但能长时间陪伴宠物的主人占比较低。

  并非只有养宠者才会关爱宠物,很多拒绝养宠的受访者也表现出充分的责任意识。在人们拒绝养宠物的原因中,排名前三项的分别是时间和精力不足、空间不合适、家人不同意。

  如果无法继续养宠物,47.71%的受访者希望为自家宠物寻找领养者,24.77%的受访者会送给亲戚或朋友养,12.84%的受访者选择通过网络转让,11.01%的受访者会送到宠物机构,确有极少数受访者会直接丢掉宠物。而在宠物伤人的问题上,38.53%的受访者会担心宠物给家人或陌生人带来伤害,61.47%的受访者无此担忧。假设自己养的宠物狗伤人,65.14%的受访者愿意陪同就医,50.46%的受访者会私下道歉协商解决,极少数受访者有其他处理意见。我国法律对宠物饲养人的责任划分明确,养宠者自身也要有清晰的责任意识,认识到养宠物并非只为自己增添生活乐趣,也为自身增加了一份管理和教育宠物的责任。

  让人宠关系更和谐

  近八成(78.90%)受访者认为,养宠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是建立了新的情感联系;六成以上受访者认为,养宠物会给人们带来生活方式(65.14%)、心理健康(62.39%)方面的变化;约半数受访者认为思维模式上的变化,是宠物给主人带来的最大的改变。

  应该看到,宠物陪伴无法代替人与人之间的社交互动;人通过养宠获得情感疗愈,理当重视宠物正常的生活、情绪和社交需求;要避免城市流浪宠物越来越多,由此衍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就应当从养宠者的资格审查、宠物管理能力和责任承担能力等多方面入手,从根源上减少宠物被弃养的几率。万物有灵,生命并不孤独。人与宠物的关系,不能只是一方做主、一厢情愿,而应该是互为友邻、双向奔赴。(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