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初冬寒意渐浓,西青区辛口镇当城村村民张义霞在自家的蔬菜大棚中忙碌。天津国际航运展中的港产城融合发展“关键词”:巨轮劈波斩浪驶向未来
扫码阅读手机版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天津北方网讯:初冬寒意渐浓,西青区辛口镇当城村村民张义霞在自家的蔬菜大棚中忙碌。温室棚中升腾的热气,滋养出一片绿意盎然,也温暖着张义霞的心。洪水退去后,村委会及时登记村民损失情况,帮助大家翻修大棚、恢复生产,抢抓复耕复种时间。在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西青区以抗洪救灾为“活教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积极配合开展灾后重建。
“损毁的7个大棚都修好了。这些都是退水后补种的快菜,不久就能上市,后面紧接着种冬瓜、菜花。我种了30多年菜,有信心跨过这道坎儿。有党和政府引领,咱就有了主心骨。”张义霞说。
聚焦受灾群众的急难愁盼,西青区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入农户、跑地头,深入退水复耕一线问需问难。区领导调研辛口镇农业复产、冬小麦种植进展;区农业、水务等部门确立调研课题,推动灾后重建深化细化;区农业农村委组织100余人核查登记队伍,随同受灾群众排查受损作物、鱼塘等,在一线定灾定损,及时了解群众需求。
退水期间,辛口镇党委及时组织镇村干部入户宣讲,召开“老农”座谈会,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全速抢抓“两茬蔬菜、一季小麦”的农耕时令,指导受灾群众开展冬小麦、蔬菜等作物改种补种、环境清理等工作。
绷紧“尽快复耕复产”一根弦,第六埠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郝庆水带领村干部连日奋战。抢时间、拼速度,一边确保应种尽种,一边加紧恢复被洪水淹没的生态六埠景区。如今,第六埠村不仅种下了“片片绿”,还飘起了“点点红”。“景区已全面恢复运营,清河湾民宿大船上又飘起了红绸带。退水至今已接待团队40余个、游客7537人。”郝庆水感慨地说。
位于杨柳青镇的天津市宏宇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内,50万株蝴蝶兰摇曳“身姿”。眼前这些鲜绿诱人的叶片花梗,在3个多月前经历了一场“生死大转移”。“当时,合作社300亩大棚、200亩果树全淹没在水里。退水后,区、镇工作人员帮我们排水、测土质、修复大棚。除了花卉,我们还补种了蔬菜、小麦。”宏宇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潘立贵说。
东淀蓄滞洪区涉及西青区的面积共5万亩,分布在辛口镇和杨柳青镇,在此次汛情中全部过水。灾后,为尽快恢复生产,西青区制定一系列补贴、补偿方案,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共谋划7项灾后重建项目。
同时,西青区坚持因地制宜,按照“水退一块,人进一块,生产恢复一块”的原则,压茬进行翻地排墒,确保“清整一块即补种一块”。通过政策撬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显著提升,农业大棚、畜禽圈舍修复有序开展,蓄滞洪区内应种尽种,超额完成种植任务。(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