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蓝冠测速 >

走出误区 破解“小胖墩”难题 <span> <p>扫码阅

内容提要:十一黄金周假期,“小胖墩”鹏鹏(化名)特别开心,她的妈妈陈女士却开始犯愁了:“每逢假期胖三斤,说的就是我们孩子。我感觉这两年鹏鹏的个头长得很慢,体重却直线上升,这个趋势让我有点担心。前两天我专门带孩子去医院做了个体检,结果发现他身高130厘米,而体重37公斤,按9岁孩子的标准来说已经超重了。好在其他各项指标尚在标准范围内,但医生提醒我们要适当控制孩子的饮食,加强户外运动。”

  天津北方网讯:十一黄金周假期,“小胖墩”鹏鹏(化名)特别开心,她的妈妈陈女士却开始犯愁了:“每逢假期胖三斤,说的就是我们孩子。我感觉这两年鹏鹏的个头长得很慢,体重却直线上升,这个趋势让我有点担心。前两天我专门带孩子去医院做了个体检,结果发现他身高130厘米,而体重37公斤,按9岁孩子的标准来说已经超重了。好在其他各项指标尚在标准范围内,但医生提醒我们要适当控制孩子的饮食,加强户外运动。”

  陈女士的担忧不是个例,怕孩子不长个儿,怕孩子吃不饱,担心营养不良……因这些问题而带孩子就医的家长并非少数。天津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张明英告诉记者:“肥胖对于儿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会带来各种并发症。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如今家长对于孩子肥胖问题的关注度已经提升了不少,因为孩子肥胖而主动带孩子来门诊就诊的家长已经明显增多了。”

  近年来,我国居民尤其是儿童、青少年人群超重肥胖患病率增长较快,成为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数据显示,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达19.0%,也就是说每五个儿童青少年中就约有一个超重肥胖者,甚至会存在“身高跑不过体重”的现象。这个比例足以引起全社会和每个家庭的警惕。但是如何避免“小胖墩”越来越多,还有很多认知误区需要跨越。

  误区一:小孩胖点儿没关系

  “小孩胖点儿没关系,长大了自然就会瘦了”,这是太多家长,尤其是隔辈人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鹏鹏刚出生时体重整6斤,是非常标准的新生儿体重,而且食欲特别好,从婴儿时期胃口就比别的孩子大。陈女士表示,孩子吃饭从来不是家里的难题,长辈们带孩子出去玩,最自豪的就是鹏鹏吃饭不愁人,一聊起这个话题,其他家长都羡慕不已。也正因如此,陈女士在家人的影响下一直对鹏鹏的好胃口持放任态度:“我妈总说,难得孩子吃饭这么好,你总控制他干什么。等孩子上学了,一长个儿,人自然就会瘦了。但是,孩子现在已经三年级了,身高在班里的男生中始终是中等偏低的。不仅挑食严重,饭量也已经跟成人差不多了。”陈女士介绍说,鹏鹏是“肉食动物”,几乎不吃菜。为了让他吃点蔬菜,就只能包饺子。与持续增长的饭量相比,鹏鹏自从上学之后,因为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电子产品,他不爱出去玩了,一有时间就抱着平板电脑不撒手,活动量越来越少。

  “小胖墩”长大后,真的可以自然而然地就瘦了吗?张明英医师告诉记者,儿童青少年肥胖分成轻度、中度和重度肥胖三种不同等级。有统计数据显示,2岁时重度肥胖的儿童,到35岁以后仍然肥胖的占80%;5岁时重度肥胖的儿童,成年后仍然肥胖的占90%。而且幼儿时期肥胖是成年后心血管病高发的危险因素之一,从这个角度说,儿童肥胖比中年发福的危害更大。“因此,肥胖问题一定要从小就开始重视。孩子的体重指数是否标准,同样是通过BMI指数(Kg/m2)判断,只是量化表比成人的更细致一些。除了区分男生和女生之外,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变化,每半岁超重与肥胖的界值都不同。有专业的量化表格,家长们在网上就可以查到,也可以到体检中心或内分泌科就诊,由专业医生为您的孩子做系统的评估。”

  9月初,媒体报道了青岛一名11岁男孩查出脂肪肝的新闻,曾引发不少网友讨论。但是,在张明英看来,这种情况并不鲜见。“在我接触的肥胖儿童患者中,有患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的,还有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的还会导致Ⅱ型糖尿病,甚至有儿童竟然出现心梗、脑梗等情况。”张明英介绍说,“此外,有研究表明,肥胖儿童出现骨龄超前的风险更高,而骨龄超前可能导致孩子长不高。肥胖还可能导致女孩性早熟和男孩性发育迟缓的问题;而且,还有一部分胖孩子可能会因为体型肥胖而产生自卑等心理障碍。研究表明,脂肪对脑神经的传导和反射都会有影响,会影响孩子的认知功能。通过减重,这种情况会有所好转。”

  误区二:孩子胖是吃得太好了

  晨晨(化名)今年13岁,上八年级,身高175厘米,体重80公斤,按照体重指数标准,刚刚超过肥胖线。孩子的母亲张女士说:“我家孩子就是馋,每周都得吃顿好的,尤其喜欢吃炸鸡、烧烤。上初中以后,更是号称‘学习压力太大了’,放学回家得吃点甜的食物才开心。”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胖是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得太好造成的。对此,张明英表示,无论是营养不良、微量营养素不足,还是超重肥胖,本质上都是饮食搭配不合理引发的。超重肥胖实际上是能量摄入太多、没有及时得到消耗,而其他营养素的摄入又不均衡造成的。所以对于肥胖的儿童来说,有时并不是营养过剩的问题,只是能量过剩,有些微量营养素实际上还可能存在不足。

  张明英举了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现在有许多家庭会关注孩子饮食健康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碳酸饮料等,能做到尽量避免。但是,很常见的操作是把碳酸饮料换成果汁。“有的家长也会辩驳,我们喝的果汁都是鲜榨的,没有添加剂,多健康呀!但实际上,很多水果含糖量很高,榨成果汁的用量势必要高于孩子直接吃水果的量,不仅摄入糖分更多,膳食纤维也被过滤掉了。这样看来,水才是更健康的饮品。”

  2017年发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儿童肥胖除了一定的遗传因素外,环境也是相当重要的影响因素,这其中包括饮食结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对于孩子来说,这一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家庭。实际上,大多数肥胖儿童的家庭本身也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比如三餐的时间不固定,偏爱肉类、含糖饮料、油炸食品等高热量食物,饮食多样性不足等现象。

  “在门诊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我们告诉家长要停止在家里储备各种零食和饮料、适当改变饮食结构的时候,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一定要这样吗?我自己还想吃呢!’”张明英表示,“家庭饮食习惯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家长一定要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对孩子有更多的要求。事实上,那些减肥成功的,或者说身体各项指标更快恢复健康标准的孩子,一定是整个家庭一起努力的结果。”

  误区三:小孩在长身体不能减肥

  孩子超重或者已经肥胖了,该怎么办?明明是长身体的年纪,却要限制孩子的饮食,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真的好吗?这是不少家长纠结的问题。对此,张明英表示,儿童肥胖主要分为没有疾病因素的单纯性肥胖和有疾病因素的继发性肥胖(病理性肥胖);对于继发性肥胖,肯定要找到病因对症治疗。但是在门诊遇到的肥胖儿童中,单纯性肥胖者占大多数。对于这类儿童,张明英建议,减重计划中开始不能使体重骤减,而以保持小儿体重不增为目标,以后逐渐按年龄、身高的平均体重减少热卡,通过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随着孩子长高,就能恢复标准值了。但是如果孩子已经重度肥胖,就一定要减肥了,当然体重下降速度不宜过快,以3个月内体重下降5%为宜。

  “其实有许多家长并不是利用BMI指数这类更科学的量表来判断孩子的身体状况,而是更依赖肉眼观察,只要看上去不是很胖就好。但是,这个‘看上去’在各个家庭中的标准都不一样,也因此会造成来门诊就诊的家长常常会出现两种极端,对肥胖问题不是过度在意,就是极度忽视。”张明英表示,“一家人长期在一起,对孩子身高体重的变化并不是很敏感。我甚至见过有的孩子就诊时,已经胖到稍微走路就气喘,甚至躺下睡觉会感觉憋气的状况。”

  张明英接诊过的一位小患者令她印象深刻。这个男孩刚刚10岁,就诊时已重度肥胖,而且全家人都有圆圆的“啤酒肚”。“是学校老师提醒家长‘孩子体能太差,需要注意了’,家长才带孩子来门诊的。问诊之后,我发现导致儿童肥胖的各种不良习惯,这个孩子都有;而且男孩的脖颈、腋窝和腹股沟的位置已经出现黑棘皮,简单来说,就是皮肤看起来脏脏的,摸起来很粗糙。家长以为这是孩子懒、不好好洗澡导致的。但实际上这可能是糖尿病的信号。比较幸运的是,因为就诊比较早,这个男孩当时只是糖耐量受损,还没有真正患上糖尿病。”

  “管住嘴,迈开腿”,改善生活方式,无论对于成人还是孩子来说,都是最有效的减肥方法。当时根据孩子的病情,张明英联合内分泌科医生和营养科医生一起给男孩制定了详细的减肥食谱和运动计划。半年多之后,再次在门诊看到这个孩子的时候,他已经成功减重5公斤,全家人都肉眼可见地瘦了下来,并且气色更好了。“而且靠自己努力成功减肥的孩子,会从中获得成就感,也会变得更加自信。”张明英表示。

  对策:健康营养理念要进一步普及

  近两年,人们的健康意识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家长对食品健康的关注更多了。“现在选购食品的时候,我肯定会看配料表,看有没有添加防腐剂和各种食品添加剂。儿子大了,虽然我们有意识地控制家里零食的量,但也防不住孩子偶尔馋了会自己买。所以,我也叮嘱他尽量选配方简单的食品。”晨晨的母亲张女士表示,“但是,我感觉很多时候我们还是会被概念和包装吸引,很容易被‘忽悠’,归根到底还是掌握的专业营养知识比较少,不只是我,身边的家长们几乎都是如此。”

  对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提出均衡营养的标准,张明英给出了更直观的解读:全天的主食摄入量是2-3拳大小;蔬菜最少一大捧,上不限量;蛋白质摄入量是2个手掌大,且厚度不超过1厘米;食用油的摄入量,从体积看是一拇指指节的量。在蔬果的选择上,建议颜色更丰富一些,深色的蔬菜占比要达到一半以上。“特别要提醒家长的是:虽然成人提倡多吃粗粮,但对于还在生长发育的孩子来说,粗粮占主食的比例不宜过高;此外,少吃深加工的肉制品,比如肉罐头、香肠等。”

  其实,健康营养的理念不止要在成人中普及,更要从孩子抓起。9月中旬,为了加强儿童肥胖防控工作,应河西区卫生健康委的邀请,天津市儿童医院院长刘薇带领内分泌科医生亲自为河西区多所学校的学生进行了走进校园“儿童肥胖”系列科普讲座,张明英也参与了其中。“备课的时候,我还挺怕冷场。没想到,课堂上的孩子们给了我热情的回应。”张明英笑着说,学生们对营养知识很感兴趣,提的问题也很有共性,甚至也是许多成年人容易踩的坑。比如,有的孩子问:果汁太甜了,那柠檬汁行不行呀?也有孩子想知道吃水果罐头算不算吃水果?

  “孩子们对新知识、新观念的接受度是很强的。健康生活就是要先树立意识再影响行为,从小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健康生活的意识。普及营养知识,更是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全民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张明英说。(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